::: 目前位置:活動花絮

活動花絮

心靈SPA-情愛溝通課程紀錄三四分享
發佈日期: 2009/04/11

課程類別:成長課程

第三堂次

課程名稱:溝通技巧實作

講    師:王淑俐老師

時間:98/03/21

 地    點:本會會館三樓

壹、暖    身:

    「初念淺 轉念深」:一念之間,一念之差,要改變別人難,改變自己容易。

     正面意義:一席之地、立足之地,來了要往何處去?—歸屬感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如禮運大同篇「男有分,女有歸」--男子有適當的工作,女子有很好的歸宿。

     消極意義:不要匿名化、安全、隱私權。

     在一個團體裡,不可匿名化,他來了,老師不知道;他沒來,老師也不知道;請組長真的要關

     心,要掌握住組員,讓組員感受到關心;組員間也要互相認識,已第三堂次,希望大家有進步。

     因結婚之姻親關係不屬朋友,有人因個性因素—孤獨,離開團體後,可能更孤獨;如罹患憂鬱

     症,離開團體,會更憂鬱。

     早起之因是要早睡,調整是要在之前,而不是在之後—例如減肥,吃完再減,則註定要失敗;

     學生功課要好,是要靠平時的點點滴滴,考試到時也用功不起來。

     人有很多事情,就是要在平常多準備。

 貳、講師開講:逼VS.引導

     逼:不喜歡—用處短,反而有更多反彈,國中前也許有用,至反抗時期會一發不可收拾,可能

         以犯罪收場,屬智慧型犯罪,沒法瞞住的。

    引導:是讓他自己做決定,用「教」的讓內心出來做自己的主人。

參、作業分享與回饋:學員分享這星期的進步

    人際關係犯錯—大人對小孩

    成為好父母之前,你的父母一定是好父母這件事情不一定是對的。

    做好孩子是件很痛苦的事,沒有人是完美,沒有人是沒犯錯的。

    心理學上:不可只迫害而不建設。

    研究發現--「暴力」示範「暴力」,因為週遭有人示範;同樣悲觀示範悲觀。

    父母對孩子有責任,但沒有所有權,人際關係要往遠處想;婆媳關係要長久,不要勉強,要保

    持距離,以策安全,虛偽的不長久。

    人際關係要去覺察,不進則退,對自己來講,要有收穫。

     舉例:練瑜珈—要了解我這樣做,對我有什麼幫助?知道後,才會做的較徹底。

     知道問題就是解決問題的開始。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,看看別人,想想自己。

     孔子曰:見「賢」思齊,見「不賢」內自省。

     中國將人分6種:聖、賢、平、庸、愚、劣   平庸愚劣都可教

肆、問題探討:

    1.心靈溝通就是要講出來,不講出來,也會有行為出現,如果你改變一下,就會更好,要雙贏。

    2.原諒VS.赦免   修養不同,重點在知道要怎麼做

     原諒—得罪我,我不追究;讓自己或對方更好過的方法就是原諒,要自己快樂,就是停止憤怒

           的種子繼續萌芽,當你原諒別人的那時候,相信也是讓自己、對方鬆口氣。

     赦免—得罪我,我當作沒有發生,一筆勾銷,既往不究,沒有發生,不讓人內疚;乃是神救恩

           裏的第一部分,也是一個人一信就得著的。

   3.單親教養—先處理「心情」,再處理「事情」

     在單親家庭裡,單爸處理情緒比較強,單母會把情緒轉嫁給孩子。

     情緒處理好方法,如寫日記、找朋友….等。         

伍、下次作業—這禮拜感覺有何不一樣?例如:看到老師的好感覺,要永遠一樣,每天要進步。

陸、清    唱—幸福花園 ending

 

 

課程類別:成長課程

第四堂次

課程名稱:職場倫理與溝通

講    師:王淑俐老師

時間:98/04/11

 地    點:本會會館三樓

壹、暖    身:

    看的見的障礙—自己知道,別人也知道。

    看不見的障礙—自己知道,別人不知道;不承認,明明有,當做沒有。

    學習層次分為四層:

    第一層:接受—只是聽,但聽完就忘。

    第二層:主觀好惡

    第三層:社會期望—符合別人的期望。

    第四層:獨立判斷—是我願意,甘願做,歡喜受,清楚的知道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代表人物—1.廢物英雄  劉大潭 (詳附件)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速跑得機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大潭,是全球第一位身障發明家,榮獲全國發明展金頭腦獎第一名、瑞士日內瓦國際發明金牌獎、德國國際發明金牌獎、國科會十大傑出科技人才獎等殊榮的肯定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代表人物—2.重度腦麻超樂觀—廖俊智 (詳附件)

        「機會,是給有準備的人!」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大三學生的廖俊智,最近在台灣人壽舉辦的票選十大感動人物公益影片中,用困難、但堅定的語句說著自己的故事。

 貳、講師開講:需要VS.想要

    1.重點是學會解決問題

    2.好爸爸不一定是好爸爸,壞爸爸也不一定是壞爸爸

     案例故事引申:給孩子的禮物是能力,解決問題才是幫助孩子,有時父母需把孩子推出去。

     故事例:富翁招女婿的故事

     連當乞丐也需要努力,人往往忘了自己還擁有什麼?

 參、職場倫理與溝通

    呈上計劃書或就業面談需有二個準備:

     1、準備很多理由---讓別人有問必答,鼓起勇氣,聲音大一點

     2、準備被拒絕—被拒絕是正常,需要有目標,有道理且堅強,不怕被拒絕。

    給孩子準備力量,面對自己的問題,不要騙自己。

     苟延殘喘—勉強在維持生命,不好

     巴結新解:要懂得感謝且要表達,主動感謝並要有正確的觀念,非關巴結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‚準備小禮物附感謝卡。    

肆、好文章分享二篇:一、快樂   二、令人省思的好故事

     快樂四句話—1.把自己當成別人  2.把別人當成自己  3.把別人當成別人  4.把自己當成自己

     幫孩子分辨什麼該做,什麼不該做;不能教孩子抱怨,要教會價值之澄清,給予正確的觀念。

 伍、問題探討與回饋:

     1.學員職場問題分享與建議—自己先告訴別人自己的障礙,讓別人認識與了解,也可用書面呈

      現,實質的、心理的,把所有的困難先說,最後防線還是要靠自己想辦法解決。

     2.應該教育別人,讓別人了解你;自己也要堅強起來,並自立自強。

     3.就業前先接受職前訓練,最好從高中、大學期間就開始或是在家教育之點點滴滴累積起來。

      一句好話:「貧窮是一所最好的大學」

 陸、本週二句好話:

     1. 「機會,是給有準備的人!」

     2. 「貧窮是一所最好的大學」       願學員共勉之

 

 

 

回目錄